云計算火了。火到什么程度?在北京,幾乎每隔幾周就會有一個大會跟云計算有關。從大型傳統軟硬件廠商到IT解決方案提供商,直至互聯網公司,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把云計算掛在嘴邊,似乎企業開口不談“云”就跟不上產業的發展,甚至在云計算的概念依然還只是在初試水的階段,聽聞“云二代”的說法已經被拋出市場了。
實際上,從技術的角度出發,云計算還遠未達到成熟階段,其基本表現是,每個人對云的定義都不一樣!不論是鼓吹者、支持者還是反對者、旁觀者,很多人都是在“云”里霧里的情況下就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了這“云”霧里。做網格的、做分布式文件系統的、做芯片的、做軟件托管的、做虛擬化軟件的,更有甚者,凡是和互聯網扯上點關系的,都聲稱自己是云計算,這樣一來,一大半IT公司就都成了云計算。
業界人士表示,“云計算”的真實涵義已被業界曲解了,現在任何一家科技企業在推出新產品后,也不管合適不合適,都會給自己產品貼上云計算的標簽。實際上,不少產品與云計算根本就沾不上邊。IT產業言必稱“云計算”,甚至超過了女性追逐時裝潮流的程度。
事實上,打造云計算環境,更多的是一種企業行為,企業需搭建一個云計算平臺,服務于企業、客戶或個人。一個企業,如果僅僅建立起計算中心,就開始炫耀和鼓吹,那就有了嘩眾取寵的嫌疑了。當然,這種炫耀和鼓吹都有自己的目的,業界人士認為谷歌、微軟、亞馬遜等一些大型的科技公司大肆宣揚云計算的好處,實際上是這些廠商設置的“圈套”,目的是引誘企業用戶“上套”,使用他們的各種專利性軟件,從而達到自己的行銷目的。
盡管云計算產業鏈尚未完善,但在這種鼓吹和炒作的風氣之下,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IT廠家,已經在云計算的落地上進行了實際性的操作。大家通常在“云里霧里”的情況下花費巨資買了一大堆設備來構建所謂的“云”系統,但實際應用卻少得可憐,資源利用率很低,甚至有的連虛擬化都沒有實現,這樣的投入當然很快便成為一場過眼煙“云”。這種情況與企業網絡資源被初步開發后的嚴重拋荒現象有著一種“殊途同歸”意味。
全球電子商務專家中國諾網表示,云計算是一種新潮流、新變革,本質是對信息產業、社會生產力的推動,但其節約成本、節能減排的前提是全社會集中建設計算資源,實現資源共享,若盲目地進行投資和建設,反而會大量浪費能源并造成資源閑置。
當云計算來臨的時候,“用戶”才是企業要考量的首要要素。云計算的思維并不僅僅在于SAAS技術和SAAS軟件,而是要切實找到行業用戶的痛點和難點,梳理用戶真正的需求,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并且賺錢,實現云和端的有效互動;同時我們還要思考自身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;完善整體規劃,考慮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。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,是要抓住云計算的本質,看能否提高生產力水平和工作效率,能否為客戶創造價值。思考成熟再動手,有效避免被耍得“云里霧里”,分不清東西南北了。